全球視野下的智能制造
發布時間:2017-10-17
著名哲學家康德曾說:“世界之所以是這樣的構成,取決于你的認知”!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全球各國相互依存日益增強。從全球化的視角重新理解和審視產業形態尤為重要!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本質論、不同的階段性,將形成不同的經濟模式,不同的經濟模式必然對產業結構、價值體系、發展哲學、文化內涵等有著決定性影響!一個國家的持續繁榮必須構建先進的經濟體以及強大且極具創新的制造體系。工業革命是歷史上的“奇點”,它推動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新一輪工業革命翻開了時代新篇章,也開啟了萬億級的市場,奏響了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進行曲。
縱觀歷史,人類已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審視現在,產業界發起第四次工業革命。一場關乎人類未來產業變革方向和制造業的新格局已正式開始。在這場融合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較量中,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目標一致,邏輯相反,一個強調“硬”,一個注重“軟”;一個基于制造基礎自下而上,一個利用互聯網優勢自上而下。德國不斷升級“CPS信息物理系統”,構建邏輯閉環和獨立思考的智能工廠;美國從頂層“信息”端加速向底層“物理”端滲透,促進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這,是一場“未來之爭”!
德國工業4.0是要建設服務于制造業的信息管理系統CPS,主要圍繞兩個主題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從三個維度構建參考架構模型,強調三大集成:1、企業的網絡化制造體系的縱向集成;2、企業間的橫向集成;3、全生命周期端到端的數字化集成。
德國工業4.0參考架構模型
美國工業互聯網定位于服務全球市場和跨國企業,希望通過形成工業互聯網聯盟,制定通用標準,打破企業之間的技術壁壘,利用互聯網激活傳統工業。它更強調的是生態系統,其參考架構由三個生命周期與制造業金字塔構成。三個生命周期分別是產品的生命周期、制造的生命周期和商業的生命周期。
美國工業互聯網參考架構模型
從舊經濟到新經濟,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從觀念轉變到結構轉型。面對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國制造”迎來了歷史性機遇?!爸袊圃?025”作為中國未來10年國家最大的戰略抓手,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與美國的“軟服務”和德國的“硬制造”相比,中國不僅要充分發揮現有完整的工業制造體系和豐富的場景應用優勢,同時需增強互聯網產業的創新能力,才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競技場上,一展大國風范!
中國智能制造標準化參考架構模型
“中國制造2025”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行動指南,以智能制造工程為主攻方向的同時,還涉及四大工程: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自2015年5月實施以來,我國的智能制造水平逐步提升,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穩步推進,工業基礎能力亦不斷增強,環保成效顯現,高端裝備創新成果越來越多,有力推動了制造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了新舊動能的持續轉換,為建設制造強國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工業革命奏響了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進行曲,也迎來了產業互聯網和“工業4.0”的嶄新時代。智能制造和產業互聯網是未來行業機會最大、風口持續時間最強的領域,也將成為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助推器。站在智能制造和產業互聯網的風口,華制智能匯聚全球資源,搭建了一個全球性的工業4.0大平臺。從全球視野到最佳實踐,從頂層設計到系統集成,并在技術上持續投入,打造智能工廠“最后一公里”。
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應用場景之智能工廠
科技和經濟結合,產業和成果結合,指數級增長的時代,技術飛速發展,信息高度互通,認知不斷迭代,傳統當止,突圍逢時!歌德曾說: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應當運用;光有愿望是不夠的,還應當行動!在產業互聯網呼嘯而來的時代,在“軟件和硬件急速融合”的時代,會有新的技術崛起,會有新的產業形成,會產生一大批全球頂級的公司。你,會不會成為這輪新工業革命的佼佼者?推進智能制造,共舞產業互聯網!
智能制造產品應用場景之智能管控決策平臺系統
作者:夏妍娜,中國工業4.0的先行者,產業互聯網的布道者,現任全球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硅谷)秘書長、深圳華制智能制造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著有《工業4.0:正在發生的未來》、《中國制造2025——產業互聯網開啟新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