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大咖暢談“物聯網與工業大數據”——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全球年會分論壇一成功舉行
發布時間:2015-09-18
9月18日,中德兩國政界、產業界、學術界,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領域研究專家,以及行業內優秀企業代表,沿著探尋“互聯網+”下的新工業革命路線,繼續深入探討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趨勢,解密實施路線路。這也是9月17日在京開幕的“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全球年會”的第二日議程。該年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指導,華制智能和《中國工業評論》雜志社主辦。其中,平行分論壇一的主題為"物聯網與工業大數據"。
從智能安防到智能電網,從二維碼普及到智能城市落地,我國的物聯網布局正在四處開花。隨著工業4.0的到來,物聯網正在從消費領域向工業領域擴展,更多的工業數據被收集和分析,設備與裝備的質量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產業鏈也得到了明顯的優化,這都為未來制造性能搭建無憂的環境創造了強有力的保障。中國制造業推進智能制造,連接是關鍵詞,物聯網將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的萬物互聯的新局面。除了在智能裝備、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等領域創新外,工業大數據分析也是一個不容忽略的方向,那么如何在物聯網和工業大數據支撐下實現工業4.0下的智能制造?9月18日,多位中德工業4.0大咖出席了本次年會分論壇一,讓我們聽聽他們怎么說。
軟件系統推動工業4.0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 Hans-Arno Jacobsen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Hans-Arno Jacobsen開篇如此介紹德國工業4.0:“工業4.0剛開始只是2011年政界、工業和學術界的倡議,隨后德國聯邦政府宣布將其列為‘2020年高科技戰略’的重要內容。目前,工業4.0已成為德國國內最熱門的名詞,預計到2025年其對德國GDP的貢獻將達到約780億歐元?!?/span>
他認為,工業4.0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首先,工業4.0意味著物聯網,物聯網是指把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互動以及交換機器和人之間的互動;第二,工業4.0意味著服務的聯網,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界面看到信息的流入和流出,從而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服務的聯網中實際上貫穿著整個價值鏈;第三,通過物聯網和服務的聯網實現物理與虛擬世界的融合,整合計算機與具體的實物流程,通過傳感驅動循環反饋,實現人的信息和機器的信息之間非常良好的互動。
打造工業4.0路線圖,實現全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
SAP大中華區行業價值工程總經理 彭俊松
SAP大中華區行業價值工程總經理彭俊松從“工業4.0”的具體實施給出了具體建議。彭俊松表示,SAP作為德國“工業4.0”研究項目的最早發起企業之一,也參與了中德兩國政府就工業4.0的交流合作,因此,在制定全面的工業4.0以及物聯網解決方案產品戰略和技術路線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全球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為何推動工業4.0成為各國的共識呢?彭俊松認為這是源于工業4.0在以下四方面的杰出作用。首先,工業4.0提高了制造流程精益化水平,優化了企業的成本管理;其次,工業4.0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產品,更好地關注了客戶需求;再次,工業4.0加強了勞動力中間的協同,提高了企業生產率;最后,工業4.0能夠應對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的趨勢,加快了產品上市速度。
“互聯網+”推動制造業創新與變革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所所長、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所長 安暉
“《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可謂異曲同工,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更是成為我國推動《中國制造2025》落實的中堅行動綱領?!惫I和信息化賽迪研究院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所所長、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所長安暉表示。
安暉進一步認為,雖然“互聯網+”有具體11個行動計劃,但“互聯網+制造”是其中的最核心內容。以互聯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以互聯網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著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互聯網增強公共服務能力,著力提升社會管理和民生保障水平,這些都將成為以融合創新和變革轉型為主旨的“互聯網+”的首要目標。未來,“互聯網+”必將引發傳統制造業從產業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也必將加速推動傳統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并催生出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
工業4.0和西門子的角色——引領數字化企業進程
西門子工業軟件大中華區CTO 方志剛
西門子工業軟件大中華區CTO方志剛先生發表了主題為《工業4.0和西門子的角色——引領數字化的企業進程》的精彩演講。
他將自己的演講概括為五句話:第一是“自下而上”,西門子秉承一貫的德國設計師嚴謹、踏實的精神,這與西門子在德國工業4.0小組中擔任的角色是一致的;第二個是“率先垂范”,西門子作為老牌的制造業企業如何開展自身工作。第三是“落地技術”,西門子推出數字化企業軟件套件;第四介紹了西門子典型的成功應用;最后梳理了中國在通往工業4.0道路上所做的一系列動作
當通訊遇上工業4.0—中興通訊工業4.0實踐
中興通訊無線研究院架構總監 李曉彤
“工業4.0的本質是一種創造模式的變革,它將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在這個過程當中它對通訊產業提出了什么要求?我們提煉了兩個詞:一個是萬物互聯,一個是信息集成?!敝信d通訊無線研究院架構總監李曉彤在分享中興通訊的工業4.0實踐時講到。他進一步指出,要想建立起信息流通的機制需要有三個基礎:首先要有網絡,沒有網絡是談不上信息的提取和流動的;第二需要信息安全,我們把這么多的設備連接到網上需要保證每個設備的安全;第三要形成標準體系,沒有標準是干不了一件事情的。
工業4.0與物聯網
蘇州凌犀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萬能
以創新為導向是中興通訊長期發展的奧秘,中興通訊的實踐也為中國企業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那么,如何去實現萬物的互聯和信息的集成?這需要我們的傳統工業和信息產業相結合一起共同發展,接下來蘇州凌犀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萬能先生深入解析了物聯網在工業4.0中的有效作用。
萬能先生認為工業物聯網+智能制造=制造物聯網。物聯網概念非常寬泛,比如消費物聯網,如手環;服務物聯網,如出租車的調度、物流配送。制造物聯網就是基于互聯網技術面向智能制造的解決方案。談到制造首先我們要談到制造的目的,如果在座的有制造企業運營層面的高管的話可能會理解這一點,制造的落地有三大最主要的問題:第一個是需要有更快的交付周期,客戶希望下單就能馬上拿到;第二需要有更穩定的質量,拿到這個單以后不容易,給客戶的產品不能出現什么問題;第三需要有更高的人均產值。只要制造業奔著這三個目標去肯定是越做越好。
紅領酷特智能C2M商業生態
紅領集團副總裁 李金柱
來自紅領集團的副總裁李金柱先生在演講中談到,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或者3D打印其實都是要解決一個問題,實現一個目標,那就是個性化定制的大規模生產,也可以叫智能制造,最終的結果是大規模定制。他認為,整個紅領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數據驅動的智能工廠、工業化手段和高效率制造個性化產品、工商一體化的C2M商業生態。
圓桌對話:工業4.0的數據演變趨勢:從“模具”到“數據”
在論壇的最后,還舉辦了精彩的圓桌對話環節,演講嘉賓圍繞《工業4.0的數據演變趨勢:從“模具”到“數據”》這一主題展開,紛紛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并與現場參會人員進行了交流互動。
來自制造業、IT業等各行各業的聽眾均表示,通過此次論壇,對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理念和實施路徑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通過聆聽行業領先企業的實踐經驗,將在未來的工作中積極推動所處行業、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